8月上旬,德甲官方宣布與“球競”和“新球體育”達成2025/26賽季中國大陸地區的媒體版權合作。中國球迷可通過“球競”和“新球體育”平台及抖音賬號,觀看德甲和德乙的賽事直播。
球競與新球體育兩家平台的名字,對大多數中國體育迷來說比較陌生。根據天眼查APP,球競APP的關聯公司湖南塔斯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5月,注冊資本為200萬人民幣。新球體育關聯公司肇慶市籃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6月,注冊資本為100萬人民幣。
去年球競首次試水德甲版權運營,今年進入合作第二年。新球體育則是首次躋身頂級足球賽事轉播陣營。界麵新聞記者檢索公開信息看到,在獲得德甲版權前,兩家平台沒有太多獲得其他國際頂級足球賽事版權的記錄。
德甲國際首席執行官佩爾·諾伯特在合作聲明中談到:“中國始終是德甲最重要的國際市場之一,球競和新球體育的創新平台和球迷互動策略契合德甲拉近與中國球迷距離的目標。”
事實上,聯賽在版權上的新選擇可能沒有表麵上那麽樂觀。從公布的運營方案看,新球體育承諾提供覆蓋全場次的高清視頻直播,並配備專業解說團隊、實時數據看板、社區互動玩法和AI戰術解讀等創新功能。這些技術手段明顯針對年輕一代球迷的觀賽偏好。
然而無論是從版權布局經驗還是從平台體量來看,這兩家新平台較愛奇藝、優酷、騰訊等布局體育版權多年的傳統視頻平台沒有太多優勢。兩家平台能夠接到德甲版權的合同,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傳統巨頭在體育版權爭奪戰的階段性讓步。
疫情前的2015年-2020年,視頻平台用幾億甚至十幾億元搶奪國際知名賽事版權的新聞屢見不鮮。時過境遷,曾經硝煙彌漫的版權戰場已變得冷清。最近五年,中國市場購入國際賽事的價格可以用“打骨折”來形容。
騰訊體育2020年拿下英超當賽季372場比賽時,僅僅支付了1000萬美元。隨後的2021年,愛奇藝接棒成為英超2021-2025賽季獨家新媒體轉播平台後,但很快又將版權分銷給了咪咕視頻。這種分銷行為本身,其實就暴露了平台對獨家版權商業價值的信心不足。換句話說,體育版權市場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價值重估。
在這段低迷期,咪咕是中國市場最慷慨的“金主”,集齊了五大聯賽的版權。不過,咪咕集齊五大聯賽版權合同,並未付出太大代價。以西甲為例,武磊離開之後,西甲在2022年與咪咕簽下3年合約,年均價格僅為450萬歐元,與行業內估計的千萬歐元水平相去甚遠。
圖片來源:LALIGA西甲聯賽
維梵體育文化有限公司賽事運營專家Lizzy向界麵新聞指出,用戶數量的浮動或許是原因之一,但國內體育版權市場降溫更多還是因為商業變現的難度變大了,“總體上,體育賽事直播用戶的付費意願仍然低於影視劇和綜藝的觀眾,另外由於足球比賽的連續性廣告植入空間受限,版權投入回報率其實並不可觀。”
以騰訊平台為例。根據第三方分析機構Questmobiles的數據分析報告,2024年1月-8月,騰訊視頻APP的周活躍用戶數是騰訊體育APP的五倍左右。即便是巴黎奧運會首周,騰訊體育APP的周活躍用戶數也隻在500萬上下徘徊。
需要注意的是,體育賽事版權遇冷並非僅限於中國市場,而是全球性現象。即便是商業開發最成功的英超,也不得不麵對增長放緩的現實。英超2024財年財報顯示,賽事版權收入雖還在增長,但同比增速已降至不足5%。
而另外四大聯賽早早就考慮起了將版權更快變現的方法。仍以西甲為例,2021年8月,西甲職業聯盟通過了CVC的投資協議,CVC持有西甲控股公司LaLiga Group International達8.2%的股份,將為其提供總計26.6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88.34億元)的注資。
被簡稱為CVC的CVC Capital Partners,是歐洲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截至2024年,其管理資產規模達1400億美元。合作為CVC帶來未來50年西甲10%的轉播分成,而西甲則獲得了注資現金。
不過,在西甲、意甲和法甲內部,類似用版權換投資的協議都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對。在西甲,巴薩、皇馬兩家豪門反對聲最大。作為每年從聯賽拿走最多分成的兩家俱樂部,CVC的入局,並不利好俱樂部本身。站在聯賽的角度,50年的轉播分成價值,極有可能遠高於CVC的一次性注資。
於眾聯賽而言,它們並非不明白長遠之道,但在財務困境下,也隻能思考眼下生存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