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馬拉鬆的大戰之一——北京馬拉鬆落幕。據新華社透露,今年的北馬破三人數創下新高,有4700多名跑者邁進破三大軍。盡管蜜桃网在线观看视频還無從得知破三女跑者的比例和具體人數。但相信今年的北馬賽道,一定會留下各種有關破三的故事。
蜜桃网在线观看视频從這些破三的女跑者中,選取了十位。她們中有的是職業跑者;有的是金融白領,下班後換衣服就去跑步;有的年過四旬,孩子已經上了大學;還有的趕在研究生開題之前來北馬,結果實現PB三級跳……
這十位破三女跑者在賽道上的故事,可能也有你一樣能共情的地方。

盡管歸納大眾跑者時,丁常琴因為有過體製內的背景和經曆常常不被納入其中。但退役、生娃、複出後的她走著跟當下大眾跑者一樣的模式,自己練,自己帶娃。
十年前,她跑過北京馬拉鬆相同的路線,作為中國國家隊一員,她參加了2015年在北京舉行的世錦賽。十年後,她帶著兩歲多的女兒重回故地,想嚐試再次打開230。
跑到32公裏時,丁常琴還跟著國際第一梯隊。但就這時,外籍選手把配速提快到325。這個速度對丁常琴有些吃力。體能跟不上的她掉了下來。丁常琴坦言,自己現在目前訓練的強度和量還是無法跟國際選手相抗衡。“現在我還是沒有過去十年前的那種體力和精力來保證自己高水平的訓練了,雖也有遺憾,但讓我自豪的是,我還是勇敢地跟了她們32公裏。”

黃雪梅在35公裏超過了丁常琴。但那時,周霞還在丁常琴身後。直至臨近終點300米左右時,丁常琴又經曆了一次“被絕殺”。盡管她已經回頭看到對手在加速,但無奈還是沒能守住國內第二。衝過終點線倒地時,乏力,遺憾和不甘寫在了她的臉上。
丁常琴說,經過去年上馬和今年北馬的兩次“打擊”,自己現在放開了——以後不會盲目地去想要追求226的PB了,能在34歲這個年齡還跟年輕選手較量,說明自己還有實力。隻是歲月不饒人,她把以後的參賽策略調整為名次第一,成績第二。

北馬中簽後,馬洪利就想著,“這國馬得來呀”。
平時生活的哈爾濱目前氣溫較低,導致馬洪利最近跑強度課時右小腿有傷,腳趾也因跑鞋不合腳,掉了兩個指甲蓋。上周六到北京領物的那一天,她又妥妥走了一天,走到腳都腫了。
可即使這樣,馬洪利還是在周日站上北馬賽道時,覺察到這一天跑馬溫度非常合適,想再次PB。盡管在9月21日查幹湖全馬中,她剛把PB從246提升到244。
出發後,馬洪利第一公裏的配速是355,隨後都提速到350內,她所擔心的抽筋和腳趾傷都沒影響太大。半程過後看表發現用時是119,馬洪利知道肯定能PB。每過一個計時點,馬紅利都會看時間,即使30公裏過後仍舊感覺狀態不錯,但她也沒想打開240大關。
最後轉彎朝向衝線拱門時,馬洪利才發現,自己打開了240。盡管成績距離國家健將隻差22秒,身邊的跑友也為馬洪利這22秒之差而遺憾,但她不覺得,“本身我就沒按240來準備這場比賽,能收獲大幅PB,並得到北馬國內第6,已經是非常意外的收獲了。”
2025年,年齡在40+馬洪利一直繼續著PB之路;3月的重慶247,9月的查幹湖244,再到10月的北京239。

一年前,周昊在北京馬拉鬆跑出2:38:47的PB。衝過終點線時,24歲的她淚灑北京,跟教練宮向陽擁抱時,她的手臂上貼著的分段配速表,印證著年輕的她的渴望。
一年後,周昊沒有在北京馬拉鬆繼續PB。而是完成了一項超高難度的背靠背挑戰。她先在11月1日的西昌馬拉鬆,以2:41:39的成績第一名衝線,隨後下午趕飛機來北京,接著在第二天一早,站上了北馬的起點。背靠背在職業跑圈並不稀奇,但對馬拉鬆選手身體的考驗極大也是不爭的事實。
以2:47:50北馬完賽後的周昊衝過終點後,幾乎失去了知覺。賽道的醫療救護把她扶到輪椅上進行觀察。後來周昊簡要回憶了自己的又一次北馬——前半程以78分38秒完成,直到32公裏時,她還抱有能跑到240邊上的期待,但最後十公裏還是擊碎了她的期待。周昊說,自己純粹靠意誌撐下來的。

北馬是上海女跑者吳婧的福地。2018年,還是體驗式跑者的她就不小心跑到了332。後來,加入AR Elite後,吳婧把跑步從一個人隨便跑跑變成了一群人一起進步的事情。
過去三年沒缺席北馬的吳婧在這裏實現了成績上三級跳——2023年307,2024年258,再到今年的249。北馬的賽道見證著她作為業餘女跑者成績上的步步精進。前兩年跑北馬前,總會意外頻發。23年賽前甲流,24年賽前新冠。
今年年初,吳婧和AR Elite的教練楊帥製定了打開250的目標。為了再突破,她也加強了在飲食、恢複等細節的注重,沒讓這些疾病在賽前找上門來。與十年前養生或體驗式的跑步相比,現在的吳婧對待跑步有更深入的思考。用她的話說,自己對每一個目標的製定都是先經過理性的思考和判斷。
今年北馬是吳婧2025年的第一場全馬,此前,她先完成5公裏、10公裏、半馬等各組別的能力升級。楊帥也完全相信弟子經過科學、係統備戰,打開250隻是時間問題。
站上北馬賽道,吳婧和平時訓練的隊友很默契,在她看來,“目標很簡單,蜜桃网在线观看视频隻需要破250的話,前半程10公裏以402-403先試試體感。如果這個配速比較輕鬆,那後麵按400再把前麵丟了的2秒補回來就好。”
吳婧和隊友用腳在跑步,用大腦在思考和控製,他們還會用彼此熟悉的方式在漫長的42公裏給對方鼓勵和支持。中途時,吳婧會告訴隊友,“今天就以358的配置順完,我覺得沒有問題,隻要這個速度穩定就可以了。”而他也會跟吳婧講,“感覺今天這個狀態,跑250沒有問題的,你要相信自己。”
吳婧第四次的北馬之旅,沒有太強烈的狀態起伏和波動,她用強大的理性和堅實的腳步掌控著腳下的路。在最後一公裏多遇到等著她們的教練楊帥時,一切水到渠成,如願以償。吳婧打開了250的大關。

“第一次破三是在北馬,所以我想在北馬再跑一個更好的成績。為備戰北馬,也放棄了其他一些有希望拿到獎金的小比賽。”這是許藝涵對自己今年北馬的期待。
衝線後,結束自己第五次北馬的許藝涵感慨,“現在破三跟以前330差不多的感覺,人巨多。”去年,她在北馬以255打開三小時大關,嚐到破三的甜頭。再回這裏,北馬沒以幸運相待她——距打開250新目標,以3分多鍾的遺憾告終。
出發天安門,許藝涵特意沒帶耳機,這是她想認真跑的表現。但站上起跑線後,她沒感覺到自己的興奮。而到15公裏時,她感到前腳掌傳遞給自己一種刺痛感。這些細微但真切的感受讓她有一種預感——第五次北馬隻能隨緣,不能強求了。
不過,遺憾歸遺憾,總是有進步。去年在全部性別排名榜上,許藝涵位列所有女生的第52位,今年相同的排行榜上,她來到第40位。


破三後這一年,許藝涵對跑步有了更深的理解,對訓練和比賽有了更多新認知。她不像以往逢比賽就拚盡全力,而是賦予參加的各種比賽不同的定位——有些跑成績,有些衝名次。所以盡管訓練量比去年大,但整個人還是鬆弛有度,不像去年頂強度比較多,多有疲乏之感。
北馬沒如願,許藝涵把自己的下一場拚成績的全馬放在11月23日的長蕩湖精英賽,繼續挑戰她跑進250的目標。

去年北京,留下了室內設計師任婉秋的遺憾——在長安街奔跑時,帶她的朋友想摁住她的配速,可無濟於事。帶著破三想法而來的她,前半程由於太激進而終以308跑崩收場。
一年後,任婉秋繼續北京之約。這次幸運的號碼簿B9999告訴她——自己是B區第一位女生。今年任婉秋的男朋友陪她一起跑。“雖然他的全馬P B是234,但近年來他忙工作,基本沒怎麽訓練,跑步也就最近三周多的時間。在此之前,他最長的距離就是拉了一個18公裏的長距離。”
“備戰於深圳的酷暑和暴雨,幾個月以來的積累,都將在北京的秋涼中接受檢驗。”站上賽道前,任婉秋告訴自己。不過,隨著起跑大軍出發,她就知道——這次穩了。

到22.5公裏過後,男朋友跟任婉秋說自己跑不動了,不能再幫她拿水,接下來要她自己一個人跑。那時的任婉秋已經在不停地給自己做心理建設——後麵20公裏拿水該注意什麽。但跑到25公裏時,男朋友還是奔向水站,把水拿來後快速遞給她。任婉秋說,那是自己在北馬賽道上,最有淚點的時刻。
男朋友還是撐下來了,沒有讓任婉秋獨自跑下去。隨著人群衝過終點時,任婉秋的完賽時間定格在2:56:13,而他男朋友的完賽時間為2:56:14。任婉秋說,男朋友之所以晚她1秒,是因為在身後幫他拍衝線視頻。完賽時間的秒數為“1314”的倆人婚期已定。他們還將繼續在馬拉鬆賽道奔跑。

作為湖南的半馬小公主,全馬並不在張妮的舒適區,但北馬一直是她過去十年來心向往之的賽場。站上北馬的賽道,是她心裏埋下的一個夢想。在2025年,這個夢想終於實現了。

不過,因為沒有進行太係統的針對性訓練,張妮並不抱太多成績的期待。既然不競速,她決定放輕鬆,更好地享受這條夢想賽道。
以往的比賽,突出群圍後,張妮更多的是獨立作戰,賽道的孤獨感常伴隨著她,破三即可站台的榮譽感驅使著她。但這次,她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北馬的獨特——跑不開的人群、人與人之間不超過50厘米的緊密距離,兩邊觀眾們的熱情加油聲,都讓張妮對跑馬有了全新的感受。
“我第一次參加有這麽多厲害的選手的比賽,而且能夠在天安門廣場和四萬人一起起跑,真的還蠻震撼的。”30公裏後,張妮的大腿明顯感受到了僵硬,但畢竟是她向往已久的北馬,絕不能退賽。於是在路旁加油鼓勵聲中,她咬牙堅持下來。張妮說,臨近終點時的1公裏,自己加速到了343的配速,是毛爺爺給了她力量。
相較於學生時代,跑馬的獎金是張妮的生活來源,她必須努力的向前跑,去爭取站上更高領獎台。畢業留校後,工作占據了她的大部分時間,在繁忙的工作中擠時間跑步,以保證自己的訓練頻率。現在的張妮,不再追求競賽成績,不必多慮生活,更多享受跑步、享受每條賽道,跑得開心跑得快樂才最重要。

“本來想著放棄就不破三了,但最後還是咬了一下牙,想著必須還是守住最後的尊嚴”,賈亞亞笑道。
這是重慶跑者賈亞亞的第二次北馬之行。賽前半個月的傷病爆發,讓她隻能將此次的比賽目標調整為安全完賽。她總結自己整場比賽的體感是——挺輕鬆,但是臀部受傷處的痛感還是一直伴隨著全程,尤其跑到後麵的時候,拉扯起來的痛感更加明顯。在33公裏的時候,她還經曆了補給完後,能量膠帶來的胃部不適,“有點卡住,挺想吐。”

相較之前隻顧著埋頭跑成績,這次受傷反而讓佛係跑的賈亞亞有了空檔在賽中去聆聽外界的聲音,也讓她感受到了比去年更好的參賽氛圍。雖然最終因為傷病的原因隻能佛係完賽,但賈亞亞認為自己狀態還不錯,要說唯一的遺憾就是本意想帶一位朋友破三,但是最終朋友並沒有達成所願。
對於當下的傷病,賈亞亞表示其實兆頭在更早之前就有了,但是因為疏忽,導致最後集中爆發。不過她覺得自己還是挺幸運的,並非是嚴重到無法跑步的地步,隻是不能跑太快的速度、上強度,而她也會采取主動恢複的策略,在慢跑和調整中讓傷病自愈。而接下去,她還有兩場比賽——一場溫州的10公裏精英賽和12月的廣馬,當然,她也會量力而行。

“為北馬的破三大軍貢獻一個破三人頭”這是女跑者汪大玉幾乎壓哨衝過破三終點線時,對自己的調侃。她還給自己起了另一個名字——北馬二年級破三守門員。
一年前,汪大玉帶著“必破三”的決心來到北京。一年後,來北京之前,汪大玉猶豫了好久。她說,“前段時間都在比越野,來北京前的周五還跑了柴古。但柴古跑完後沒及時換衣服,導致回到酒店後發現自己嗓子幹疼,鼻塞,狀態實在堪憂。我擔心自己連310都跑不進,會耽誤明年的直通。”
做了最壞打算,汪大玉還是決定再來北京。起跑日起床後,汪大玉發現自己的鼻塞非常嚴重,她一度甚至覺得“自己要完蛋了”。

得益於去年的成績,汪大玉被分到了A區,但不想跟相熟的跑友走散,她果斷降區去到B區和朋友們一起熱身,起跑。汪大玉覺得,這個決定對自己至關重要。
一路上,相熟的跑友一直穩穩地帶著汪大玉跑,她一次都沒有進水站,全靠跑友大哥拿水遞飲料。到32公裏時,疲勞感上頭,讓她還是掉隊了。用她自己的話說,“不想浪費對方的感情和辜負對方的信任”,汪大玉選擇了艱難跟隨。喘得厲害的她回憶說,自己全程都在張開嘴巴,大口呼吸。
終究,在朋友的陪伴和托舉下,汪大玉努力達成北馬破三的KPI。而在她北馬衝線後不久,男朋友張勝也拿到了柴古唐斯T3組別的冠軍。

PB39分,這是在清華大學讀醫的博士佟美儀在今年北馬的神奇進步。這39分05秒的進步,也送她邁入今年北馬破三的門檻。
站上起跑線前,佟美儀在想一句話:All the hard work is done — now you just need to show up and run。這句話也給了她一股平靜的力量。為今年的北馬備戰了15周,佟美儀覺得自己盡了全力,在這個周期裏,她幾乎沒有偷懶,每周的長距離,即使在出去玩的時候也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利用碎片化時間堆有氧,注重補劑和營養,規律吃貧血的藥——都是她為北馬所做的努力。
跟著三萬大軍出發,佟美儀以420左右開跑,一路接近半程時,耳機提示她低電量。那時,她的心態有些崩。隨即開始關了耳機隨緣跑。放飛自我但卻找到了另一種感覺。到30公裏時,佟美儀看到賽道外給她加油的爸媽,興奮讓她把配速加到405。用她的話形容,自己跑容易忽快忽慢,快了趕快壓,慢了又亂提速。直到最後3公裏時,體感有些痛苦,但她算時間發現能破三,於是在瀕臨抽筋的狀態下,還是咬牙加速,完成了破三。
十一期間,佟美儀自測了一場半馬,跑友預測以這個水平能破三。但那時,她覺得破三還是天方夜譚。3周前,她跑完賽前33公裏的長距離,第一次意識到,破三也不是不可能。直到站上賽道,她以PB39分的表現,實現了自己的破三夢。
本條內容創作團隊
作者:WR China Team
設計:小春
圖片:受訪者提供
投稿、應聘兼職作者,請聯係
womenrunni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