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權利受到侵犯,法律是最好的武器,在體育圈也不例外。
9月18日,公安部網安局公布10起打擊整治網絡違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上海公安機關偵破跳水運動員被實施網絡暴力案”。
根據報道,2025年5月,部分網民侮辱誹謗跳水運動員,引發輿論關注。上海公安機關網安部門立即對網上信息進行全麵排查梳理,查明犯罪嫌疑人王某使用某短視頻平台賬號發布關於“某運動員被禁賽”等謠言信息和“拉踩”視頻;犯罪嫌疑人韓某為博取眼球,借助AI編輯製作發布“某運動員向裁判長行賄”等謠言視頻;犯罪嫌疑人馬某某為吸粉引流,長期使用多個平台賬號發布侮辱和誹謗跳水運動員視頻,並公開發布多組侮辱性詞匯。公安機關已依法對王某、韓某、馬某某采取刑事強製措施。
對於遭受網絡暴力與騷擾的運動員來說,這無疑是好消息。事實上,在職業生涯中,陳芋汐等運動員已經長期遭受這些違法行為的困擾。
網絡平台上源源不斷的攻擊、侮辱、極端、不友善言論,乃至於別有用心的製造與傳播謠言,已經對運動員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負麵的影響,也間接為運動員在競賽場上為國爭光製造了阻礙。
陳芋汐
多年來,在女子10米跳台的項目中,陳芋汐與全紅嬋兩位選手都是中國跳水夢之隊的奪金保障,不僅持續在雙人項目中攜手奪金,也一次次在單人項目中上演“巔峰對決”包攬冠亞。
“無論是她(全紅嬋)拿或者我拿冠軍,大家都是在為中國出征,為中國而戰。隻要金牌是中國的,蜜桃网在线观看视频倆誰拿都可以。”陳芋汐此前曾如此表示,然而就是這樣一對金牌搭檔,卻屢屢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競賽場上,兩位跳水女將彼此激勵,不斷提升,場下也相互幫助,培養默契。然而在一些網暴言論之中,這樣的良性關係,卻遭到了抹黑。
惡意的“拉踩”、隨意炮製的“關係戶”“走後門”“打壓競爭對手”等謠言……不僅讓受到攻擊的運動員遭受打擊,也讓被“拉”的運動員不知所措。極端飯圈的網暴言論,就這樣成了影響運動員心理狀態的“毒瘤”。
事實上,在此之前,多個網絡平台都曾發出過抵製體育極端飯圈與網暴言論的呼籲,也曾對涉事賬號進行過清理、封號等措施,但類似的手段,仍不足以斬草除根。
當攻擊的“黑手”源源不斷,就需要法律的雷厲風行,方能懲一儆百。
朱雨玲
此前,在受網暴與惡意騷擾影響頗為嚴重的乒乓球項目上,公安機關就曾依法對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後“惡意編造信息、公然詆毀他人”的一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拘。
而就在幾天前,據中國澳門媒體報道,一名51歲的內地無業男子涉嫌在網上公開詆毀現役中國澳門乒乓球隊員朱雨玲,也被移送法辦。
“起初,我選擇清者自清,默默承受,隻希望能專注於訓練與比賽。但一再的隱忍,換來的卻是施暴者的得寸進尺、肆無忌憚。”朱雨玲如此表示,但她最終認識到,“沉默,已經不足以保護自己。”
那些肆無忌憚攻擊運動健兒的“黑手”與“黑嘴”,不應逍遙法外。
從隱忍承受,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這是一種勇氣。而遭受著攻擊的運動員們,需要更多這樣的勇氣。